文章详情

户外穿衣法则,不仅是三层那么简单 [复制链接]

疾风 发布于2017-04-10 10:55 559 0

随着近几年户外活动的加快普及,我们经常参与户外运动,而作为基本装备的户外服装却还是不为人所知。在了解户外三层穿衣法的则基础上,灵活变通选择衣物,在实践中采用合适而非墨守陈规的穿衣之道,方能拥有一段健康舒适快乐的户外经历。

户外活动时经常见到不少人直到汗水浸湿才想到脱衣,还有一些人瑟瑟发抖后想起穿衣,还有一些人迷信高科技材料而偷懒。。。抛弃这些错误的户外穿衣法则,好好学习下正确的户外穿衣之道方能让你更好的调控躯体,沉着应对环境与天气变化。

走进山野

在户外活动时,自然环境瞬息万变,正如《登山圣经》所言:

一旦进入山野,就进入了世界上气候最复杂的区域(信息来源:《登山圣经》美国登山协会编著)。

特别是山区气候十分复杂,突降的雷暴、大风、暴雪等都考验着登山者的意志、能力和装备。即使是温暖季节,雷暴也会在山区短时间形成,突然而至。

锋面过境时会使两股温差极大的气流发生碰撞,或气团触及向阳坡后急速升温,出现雷暴天气。

在高海拔地区,急剧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暴雪和区域大风。

暴风雪可能带来雪况的剧烈变化,这些变化既可能是登山的助力,也可能是阻力。

当然风险更多地集聚于行进过程中。一旦登山时遭遇恶劣天气,直接遭遇考验的便是着装。

山脊行进时遭遇大风,此时衣物的防风性能便受到考验,空气的对流会迅速带走温暖,“风寒效应”足以致命。

潮湿环境行进,衣物防水透气性能不仅关乎舒适,也代表着安全。水分的蒸发会带走热量,需要衣物迅速的排水与保持干燥。

在更为恶劣的天气下,坚韧的衣物是“坏天气的好伙伴”。

正是因为户外环境多种多样,瞬息万变,正确着装才是户外安全的基础。正确的着装不仅会让身体舒适,也能减少旅途风险:当狂风肆虐、风暴骤至,衣物要足以支撑撤离;当气温波动,衣物要能够增减应对;剧烈运动时,身体的舒适干燥也取决于衣物质量。

户外衣物除了在寒冷时让你保持温暖,在潮湿时保持干爽之外,衣物还要能在阳光明媚时保持凉爽,换句话说,衣物要在任何情况下保证你的舒适安全。同时体积和重量还不能过于太大(信息来源:《背包客手册》作者:克里斯·唐森德)。

层次穿衣

户外着装最广为流传使用的理论是三层穿衣法,“三层”并非指“三件”衣服,而是用多件衣服构造外层、隔离层和基础层三个层次。通过衣服的分层叠加,确保户外活动的舒适。

分层系统一般仅指上身,但你可以同样运用于腿部。

三个层次之间密切配合,形成一个保证温暖干燥的穿衣系统。图片来源:mountainwarehouse.com 翻译制作:雪线之上

为什么需要复杂的穿衣体系?

人体有一个狭窄的安全温度范围,即摄氏36.1度至37.5度,无论徒步、滑雪、登山,都需要在自然环境中保持温暖干燥。

为什么山区会有寒风刺骨的感觉?分层系统的应对原理是什么?我们需要了解人体获取和失去温度的四种途径。

对流,蒸发都会带走身体热量,传导和辐射是双向行为,可能增温,也可以带走体温。

分层系统的运作

分层的意义在于保持温暖干燥,每一层的设计都具有针对性。正确的分层系统可在运动时避免过热,停止时保持温暖。不同层次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。

各层系统具体应对三个目标:排出汗水、捕捉热量与隔绝冷空气、阻挡风雪。以下面的例子进行层次分析:

此例穿着方法运用于野外滑雪,攀冰和中等强度登山。

羊毛内衣用于基础层,防风夹克和棉服共同运用于隔离层,技术外壳作为外层使用。具体作用如下:

  • 基础层:基础层与皮肤直接接触,通过排出汗水调整体温,保持干燥。该层在夏季保持身体凉爽,冬季防止失温,使汗水蒸发。天然的羊毛在相同厚度下提供了比合成材料更多的温暖。

  • 隔离层:示例中展现了可选的防风层,主要原因一是补充防风性,二是避免棉服被内衣排出的汗水浸湿后丧失保暖性。防风层的缺陷是在运动时较沉闷,调节主要通过各层拉链。

  • 外层:户外活动总是存在在汗流浃背与风暴中等待天晴间周转的情况,故可采用技术外壳提供保护,完成抵御风雪的任务。

多层穿着更保暖的原因是热空气会被不同层次滞留在身体周围。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应对户外不同的场合:良好天气下完全可以身着基础层出发,将其他层收纳入包,避免行进过热;天气变化时,隔离层和外层则可应付不时之需。

好几层薄的衣服比单一层较厚的衣服更容易调整,后者常让你陷入穿上太热,脱下太冷的尴尬境地。尽量携带不同功能的衣物,看情况灵活组合

当然,在完善隔离层搭配的过程中,手套和帽子提供的末端保护也不容忽视。

轻薄型手套提供基础的保暖防护,比如左图的北面(TNF)弹性抓绒手套;基础功能型手套防风保暖,比如中图的始祖鸟(Arcteryx)领悟软壳手套;更加注重防护的功能性手套如右图北面蒙大拿连指手套。如果你的活动强调手部动作,手套的灵活性很重要。

在头部,帽子的选择同样可以参考多层法则。帽子的材料和设计代表着功能。比如上图中,从左至右,始祖鸟(Arcteryx)多功能帽是速干材料,适合基础层;巴塔哥尼亚(Patagonia)羊毛圆顶帽可由于隔离保温;OR(Outdoor Research)秘鲁帽把耳朵纳入保护,采用防风抓绒面料抗风;山浩(Mountain Hardwear)忍者盔则延伸了头颈部保护面积m

基础层调温排汗,隔离层绝缘保暖,但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,还需要抵抗风雨的外层作为第一道防线。

分层系统的应用

总的来说,户外衣物的选择需要综合户外环境状况与活动强度两方面因素,环境状况决定了需要选择的衣物种类,而活动强度则决定了如何正确增减衣物。

环境状况——天气变化不一定遵循预报,局部气候变化也很难预测,同时季节,昼夜温差,风速等条件都会影响着装。风雨需要技术外壳抵御,保暖衣物隔绝冷空气,排汗内衣则在身体出汗时保持皮肤干燥。在不同的环境中,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需要不同的着装:

  • 炎热干燥的天气,在做好表皮防晒的基础上,穿着速干舒适的短装作为基础层徒步可以最大化保持凉爽。

  • 潮湿温暖的山林环境,为了避免风寒效应,采用排汗基础层与防风外层的折中穿着,确保舒适安全。

  • 强风裸岩环境,则需要高性能外壳与隔离层,排汗层相互结合,构造着装系统。同时,手,足,头部等防护也不应忽视。

综合考虑环境,决定需要携带的衣物,不至于累赘也避免狼狈。在环境基础上,还应考虑活动强度。

活动强度——活动强度不仅源于活动类型,也受到个体差异,路段状况等影响。在一次普通的行山中可能有高强度运动路段,带来身体急剧产热;远征级探险也会有停步休息的时刻,让身体冷却散热。活动强度带来不同的排汗量,故需要及时根据不同阶段的身体信息增减衣物:

  • 行进中的人体大量产热,此时若环境许可,不必穿着过于累赘,可减少隔离层,以透气散热优先。

  • 频繁修整或者不追求速度的爬山,穿上中等厚度的隔离层可防止体温急剧流失,视风力情况还可以考虑是否穿上外壳。

  • 营地活动强度较小,身体产热减少,增加隔离层可以锁住更多热量,开展营地活动。

总而言之,根据活动强度增减衣物,可调控身体至舒适水平,同时确保舒适与安全。

分层系统需要灵活运用,不同层次的组合适合不同强度运动与环境状况。需要注意的是,强度与环境共同决定了穿衣层次。同时,时刻备份衣物以应对环境的突变也是确保安全的准则。以下是具体搭配案例:

温暖季节半日活动——温暖季节单日徒步,运动攀登,推荐两层穿衣系统。因为天气温暖,半日活动距离获得人工补给的路程也较近,故隔离层的过度保护不太必要。

如果判断会有骤雨或强风,在找到庇护所和转移之前,可能需要备份衣物提供额外保护。

搭配示例,一件可以放入口袋打包的防风衣,一件功能性排汗内衣。

  • 基础层:排汗衬衫或功能内衣,短袖或长袖取决于阳光强度与气温,材质可选羊毛或合成材料。长袖带拉链羊毛内衣,是一种防异味的选择。

  • 外层:作为第二层,如果顾忌重量与体积,可选择轻量化可压缩防风夹克,替代选项是防风抓绒。若环境潮湿,软壳也是可供替代的选项。

防风层在夏季是极其实用的,当你发现技术外壳的重量和防护在夏季山区活动略显多余时,一件防风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大多数防风层能在短暂的夏季雷雨,提供足够撤离至安全地带的防护。

温暖季节全日活动——推荐三层穿衣系统。整日的山间活动会遭遇各种情况,在很多山区,夏日午后会有雷阵雨,七至九月雷阵雨更会毫无征兆地突然到来。

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,缺乏足够的防护不仅会让人不适,也会带来危险。不管是全日徒步还是严肃的阿式攀登,在背包中放入备用衣物是严谨的做法。

搭配示例,一件功能内衣,一件中等重量抓绒,一件防水透气外壳。信息来源:《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》作者:McKenzie Long & RJ Spurrier

  • 基础层:合成材料排汗内衣,轻量化拉链式美丽奴羊毛内衣。

  • 隔离层:中等重量抓绒,若是春秋两季,可以替换为套头抓绒。

  • 外层:如果运动量较大,防护层可以选用软壳或者轻量化防水透气冲锋衣,如果可能有强降雨,打包一件硬壳或轻量雨衣以备不时之需。

  • 注意:一日徒步如果遭遇恶劣天气,露营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,所以一顶温暖的帽子也是打包选择。

多日徒步露营—— 推荐三层穿衣系统。 针对多日户外活动,保守的做法是假设会有坏天气发生,所以多一些衣物可以备用。

搭配示例,一件羊毛内衣,一件抓绒,一件棉服,一件防水透气硬壳。绝缘层棉服和中等重量抓绒结合保持温暖,一个美利奴羊毛基础层提供了最佳重量与温度比率。

  • 基础层:美利奴羊毛长袖内衣,功能衬衫。

  • 隔离层:轻量连帽抓绒衣,或轻量保暖夹克。

  • 外层:防水透气硬壳。

  • 备用:雨衣,雨裤,保暖帽子,抓绒或羽绒。

寒冷季节活动——寒冷潮湿环境下的活动,多层穿衣可以更方便的增减,使得活动时保持舒适干爽,在休息或躲避风暴时保住体温,应对任何可能的天气突变。

搭配示例,一件羊毛内衣,一件抓绒,一件棉服,一件防水透气硬壳。信息来源:《How to Layer Clothing for each season》作者:McKenzie Long & RJ Spurrier

  • 基础层:运动强度大时,避免选择太厚的内衣,较透气舒适的长袖内衣是更好的选择。即使是高海拔探险,太厚的内衣层也会在接近时产生过热。当然,腿部和脚部防护较厚优先,因为腿脚相较于核心出汗量较少。

  • 隔离保暖层:挑选一件保暖的套头抓绒,不必太厚,因为冬季保暖还会有绝缘层,也可选择中等重量抓绒,马甲羽绒或轻量排骨羽绒。

  • 隔离绝缘层:冬季活动隔离层可组合一件带绝缘拼接材料的衣物,隔离层很可能弄湿,所以一定的防水性也是必要的。

  • 外壳:一件坚韧的外壳,同时具备呼吸性能,可随时应对任何一种天气。高质量羽绒服也是寒冷干燥气候的选择。

  • 注意:注重面部,耳部,脖子和手部防护。

极端气候下活动的着衣选择类似于冬季多层穿法,但应该更厚,提供更多保护。但即使是极端气候,感觉太热也需要及时删减衣物,因为被汗水浸透的身体会在停止运动时感觉更冷。

防护型羽绒极为注重保暖,是任何恶劣气候地区的坚实伙伴。图片来源:alpenglowexpeditions.com

灵活增减

多层穿衣并不困难,但灵活增减却很难做到。一个良好的着装控制系统可以调控流汗,无论装备条件如何,在寒冷气候中过多流汗都是危险的。

避免过热的重要性胜过防寒,良好的热量平衡比过多的保护更能令人舒适。

将衣物分门别类有助于调控,可以采用以下分法:

  • 行动套装:外壳,基础层,轻量隔离层用于行走和攀登。

  • 确保套装:一件羽绒或厚外套在处于“静态”时提供温暖。

  • 速度控制套装:背包中放入中等厚度连帽抓绒等可以增添入隔离层的衣物,在低速混合地形使用。

通过拉链,手套和帽子不断调节温度,如果预知是前方高强度运动路段,可以采用基础层直接结合外层。下雨会不可避免降低硬壳透气性,可以利用拉链进行透气。

多层穿衣法强调对自己身体的监控能力,体现着户外穿衣的得体、自然、专业和井然有序,也需要结合实践摸索最适合自身之道。

      世界大,生命长,不去看看怎么知道,这个世界多旷阔,还犹豫什么?和路路户外一起自由自在旅行出发吧!

网友评论

正在加载评论数据...
      评论请先登录,或注册
      相关推荐